曾幾何時,西鋼這座城中鋼廠一度被“污染”二字纏身,在市民的眼中,這里煙塵彌漫、空氣刺鼻、環境惡劣,很多人都不愿意來西鋼上班、買房、生活。可是現在,當你再步入西鋼,你會發現,這里青山綠水、藍天白云、繁枝茂葉,“污染”一詞已經與西鋼揮手告別……以前的西鋼為青海省以及西寧市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,如今的西鋼,更是在“變中求進、調整結構、提質增效、綠色發展”新十六字經營方針指引下,成為了夏都大地上的“環保衛士”。
近年來,隨著國家對環保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,為達到國家新的環境保護法及標準要求,公司嚴格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的要求,推行管理創新,實施精細管理;推行制度創新,實現依法治企;推進技術創新,實施精品戰略;發展循環經濟,實施清潔化生產,斥巨資做好廠區綠化、“三廢”回收處理、循環經濟鏈打造等一系列環保工作,西鋼在企業發展和生態環保的道路上和諧共存,打造出了一座集學習型、節約型、環保型、創新性為一體的現代化綠色生態鋼城。
為加強環境保護工作,早在上世紀80年代西鋼就成立了環保部門,從組織機構上保證環保工作順利推進。2004年,在淘汰老舊設備減少粉塵排放的基礎上,西鋼構建起“吃干榨凈”的產業鏈閉路循環體系,最大限度盤活利用企業資源,從源頭上消除生產過程的污染物排放,實現“三廢”資源化。2008年,鋼鐵行業整體形勢急轉,總體效益水平嚴重下滑,企業生存壓力巨大,但西鋼集團沒有放慢綠色發展的步伐,樹木、草坪、花卉的數量逐年增多,用實際行動踐行了“安全發展、綠色發展、低碳發展、循環發展”的生產理念,為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。目前,廠區綠地面積約17.5萬㎡、硬化面積16.6萬㎡,綠化面積綠化率達100%,實現了四季有綠、三季有花、兩季有果的綠化效果,達成了“花園式工廠”的綠色愿景,為職工創造了綠色、環保、清潔的工作生活環境。
2014年,隨著國家新的環境保護法及標準的頒布實施,公司從上到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,將企業環保監管和環保設備運行分開管理,并對原有環保管理體系進行了全面修訂完善,明確了各管理部門職能,建立了完整的管理網絡體系,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、崗位職責、管理考核辦法,形成了企業環境管理保障體系。一是環保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公司保障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執行;二是建立環保設施運行標準化操作規程,定期對環保設施進行巡回檢查,確保了環保設施的有效運行;三是建立健全污染源監測機制,更新監測裝備,提高企業自測能力,加大自行監測頻次,并定期向社會公布污染源監測數據,由社會群眾進行監督,污染物是否達標排放,進一步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。
為了實現環保達標,公司投入專項資金,配套先進的專業環保治理設施,不斷改進環保治理工藝技術,實現了環保設施的升級。在高爐除塵中,將行業先進、工藝配套的環保除塵設施科學合理地配置在每個生產工序,并確保有效運作,指標達標。在此基礎上,按照減量化、再利用、資源化的原則,通過實施燃氣綜合利用、蒸汽回收利用、工業廢渣回收循環利用、工業用水循環利用和焦化副產品回收利用工程,實現了對工業用水、高爐煤氣、轉爐煤氣、焦爐煤氣、高爐水渣、轉爐渣、電爐渣以及各類余熱余能資源的100%回收利用。
自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開展以來,公司將安全環保部環保管理室納入設備能源管理部,成立設備能源環保部,對環保監督檢查工作及環保設備管理統一管理,保證環保管理理念、方法方式適應新要求,堅持“變中求進、調整結構、提質增效、綠色發展”的經營方針,下大力氣進行環保升級改造,并投入大量資金陸續推進轉爐OG除塵改造、二燒結靜電除塵改造及脫硫檢修、一燒結靜電除塵等項目的環保改造工作。目前,公司環境保護管理模式突出監督管理與環保設備管理相結合、24小時稽查與環保設施關鍵控制點相結合、污染治理和達標升級相結合等方式,全面提升管理能力,切實抓好環保設備設施、在線監測設備、自行監測工作,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,打造天藍氣凈水清的區域環境,從源頭徹底解決根本性的環境問題。